Recent News
Read the latest news and stories.

2024年巴黎 VALEMTIN画廊个展
水的画像
亨利-弗朗索瓦·德巴勒
“我不是画家。”李昕率然宣布。直面作品、闻此惊人之语,我们只能自忖他到底是谁、以何为业。
“我生产制造图像。某些所谓绘画,对我而言更多是粉饰而已。我真正热衷的,是寻求人与自然、万物天地的同频共振,追问宇宙,像古代文人那样。”
叹为观止的传统感,兼具极强的当代性,无疑,这强调出了李昕艺术的核心特质。
李昕以自然和水为主题,延续着古老的传统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是山水史的一部分,这种中国绘画之风格让人联想到风景,更准确地说是山与水。
然而,李昕的艺术创作,其采用的技法与古老的卷轴艺术截然不同,这也正是他的艺术作品散发出浓厚的当代气息的关键因素,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创作:其一是在经纬细密的画布上,其二是在纤薄柔韧的宣纸上完成,无论哪种媒介,作品都展现出最完整、微妙的灰度。
对于画布作品,李昕将油画颜料稀释至极致,并以大量松节油为媒介,使其具有极佳的流动性,然后将其引导到已经涂抹了鲜亮黄底色的画布上。这种底色,最终会从画面内部迸发出一种璀璨的光辉,柔和且富有意蕴。
在宣纸上作画时,李昕使用极淡的中国墨。“我更像是以水创作而非以墨创作的艺术家。但因为水的透明及不可见,所以才加入几滴墨。” 他解释道。
水的诗性仍是李昕作品的核心。河流之水、瀑布之水、岩石缝隙中的水、流动与波纹,以水为媒,照鉴宇宙、遥相呼应。
于他而言,水也是时间的完美隐喻:它不仅揭示了记忆与现实、过去与现在,还记录了时间的流转与静滞。在李昕的创作中,水亦成为冥想、反思、幻想和灵性的的源泉。
实际上,与初见之象所悖,李昕并非表现主义者。他的艺术创作风格,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地保持了克制,这一克制使他能够精准地掌控水的运动、激荡和迂回的流淌。他巧妙地利用了水的自然力和重力,以此为基础,引导着水的波浪和涟漪,乃至逐渐覆盖整个画面。
墨水的扩散,是偶然性与李昕的直觉和认知的交汇,但得益于他的克制,使得他能够在决定在哪个刹那,恰如其分地止住了墨水的流动。为何是此处,让墨停止,而非继续,哪怕只是几毫米之遥?因为,他深知,只有于此,质量关系、平衡关系、深度关系与和谐共生关系在此才能达到微妙的平衡。某种程度上,这就是自发性与控制力的完美相遇。
李昕也追求精确。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放大镜检查每一个细节,观察纸张的纤维内部,滲入其中,沉浸其中,探秘微观世界。广大而精微,全视野,触手可及,可感。